“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每个家族企业都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由无到有的成长过程。刚开始时,以家庭小作坊的形式存在,家人帮助打理,到了创业初期,就是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每个人艰苦奋斗与团结协作,使得企业得以发展壮大。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管理就慢慢出现不适宜与不适应的征兆。例如:企业股东大多数都是老板、老板娘,或者是老板的亲戚、熟人等,基本上没有法人企业当股东。在财产上,企业的财产产权不明晰,利益分配不平等,家族成员为了权利与权力相互拆台,明争暗斗,把企业陷入混乱与危机当中是时有发生之事。因此,股权结构不合理引发问题,几乎是所有家族企业最核心、最容易产生纷争的问题。本文就“股权结构不合理”所引发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
一、何为“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指资本或股权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担任该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判断一个企业是否为“家族企业”,主要标准是该家庭对企业是否拥有绝对的所有权或经营权。实践中,一个家族或几个家族直接或间接掌握一个企业集团的经营权时。我们就认为,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二、家族企业的问题分析
1、在公司股权比例上,以均分式股权为主,股权平均分配,企业实际控制人不突出,企业同时存在几个股权平均的人。比如,50%/50%、34%/33%/33%的方式;这种股份架构划分的最大缺点就是在企业进行关于经营决策等重大事项时,往往会因为持股人经营理念及发展目标不同,经常在进行决策是持不同意见,导致很多重大项目流产,公司发展止步不前。当对金钱和权利的看法出现分歧时,亲兄弟之间、父子之间都可能出现反目现象,容易出现多头指挥,内耗严重,同时,企业员工普遍没有激情,缺乏创新意识。
2、以血缘亲情为纽带建立起来股权结构长期不变,主要家族负责人在企业的最高位置,牢牢地控制着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企业内部家族成员占有绝大部分股权,外部人员所占股权比例非常少,外面有才能的人进不来,即使引入内部股东有强烈的排斥意识,使得企业内部非常排外,选用人才任人唯亲。而此类股权的最大的弊病是一家人的思维方式多少有些类似,没有一个突破点,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要决策某件事就很难,在那些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市场竞争中,若家族管理人员无法驾驭市场环境,会给企业带来极高的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族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发展。
3、在管理意识上,经营决策权长期不变,内部管理以辈份划分权限,股权与管理权不对等。若父辈受时代观念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决策陈腐,创新度不高,难以引进技术人才,无法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企业发展缺乏动力,无法跟上市场的变化,致使企业发展止步不前。
三、关于家族企业股权结构设计的几点思考
1、如何重塑企业股权架构?
股权结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明确的发展战略,理清家族与企业的关系边界,不要将家族事务掺杂到企业经营管理事务中。优化企业股权架构,将合适的家族成员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并给予与其能力、职务匹配相应的股权,以实现股份权利决策的最优化。
2、加强人才管理,完善股权激励机制
家族企业需要非家族成员的专业人士不断补充公司的重要位置。在家族企业工作的员工,都抱有一种强烈的“打工心态”。他们会认为,企业是某个家族的,而自己是一个“外人”,只在这里谋生而已,忠诚度较低。因此,要吸引外部专业人才进入公司的核心层,就要淡化企业家族化色彩,选用人才不能任人唯亲,在治理结构上,设计股权激励制度。给公司高管、核心人员或为公司作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员工提供的一种特殊报酬,这既是对这部分员工前期的贡献肯定,更是基于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向往。员工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后,员工的心理会发生极微妙的变化,员工变成了“自己人”,由为企业干变成了为自己干。因此,家族企业只要符合条件就需要进行股权激励。
3、改变决策方法,使责权利对等。
责任、权利和利益发生在一个主体上,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不可偏废任何一个,这种情况在任何一间企业都适用,家族企业也是如此。当员工的责任比山大,权力比沙小,员工就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被领导上级用责任压着,想做事却无奈手中权力太小,做事阻力太大;就算阻力不大,因为利益很小,也很难调动起积极性。理性员工要么离开,要么消极怠工。因此,家庭企业在决策权改革上,以责权利对等为原则,将权利与义务落实到个人头上,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因个人主观的差异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实践证明,股权架构设计好的企业不一定创业成功的企业,但股权架构不好的企业,即使短期能取得一定成功,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一定会出问题,家族企业也是如此。届时,纠正这些问题的成本会很高,所以家族企业提前做好股权架构设计实为上策。
作者:广东泓业正杰律师事务所 黄杰仁
(以上观点仅代表律师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