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务的产品化“试验”
253项产品项目“入库上架” ,服务对象可“照单点菜”
专业律师免费上门服务,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专业的公共法律服务。图为吕计宽在律师为其代书的遗嘱上签字。
二十多天前,五桂山龙塘村委会的村居法律服务室内,85岁的村民吕计宽按下红手印。在两名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经遗嘱代签人、两位见证人和代书律师熊小薇分别签名后,两份代表老人意愿的遗嘱当日正式生效。
近年来,得益于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化的探索实践,类似代书遗嘱这样市场收费数千元的专业法律服务,已经被免费送到了基层群众“家门口”。设计团队“按需配菜”,服务对象“照单点菜”,设计研发公共法律服务产品项目,将无形的法律服务有形化、产品化,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
据悉,2014年起,市司法局已经陆续推出了《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库》(以下简称《目录库》)第一、二、三辑,村(居)法律顾问、农村股权纠纷调解等共计253项入库产品项目已被搬上货架,供市场选择。如今,这场公共法律服务的产品化“试验”,仍在继续向基层各领域探索推进。
1.市价数千元的法律服务免费“送上门”
“去年冬天,村里有几位老人相继去世,因为生前没有立遗嘱,有些家庭因为财产继承问题,发生了纠纷。”吕计宽的长孙吕兆彬介绍,爷爷年事已高,去年冬天,其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为避免身故后,亲属因财产继承发生矛盾纠纷,爷爷萌生了想要立遗嘱的想法。
今年年后,通过村里的专职调解员联系,驻村律师熊小薇上门为吕计宽办理立遗嘱事宜。村里两名见证人到场,询问老人立遗嘱的意愿并形成笔录,全程录音录像……进村办事,熊小薇把程序的严谨性看得更重。遗嘱生效,吕计宽“百年”之后,其名下的一处房产和经联社13950股股权,将平均由两位孙子继承。
“只要有利益关联,就容易产生纠纷。”熊小薇表示,随着法律常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通过立遗嘱的法律程序将遗产继承权固定下来,是解决遗产继承纠纷的有效手段。最近的半年里,受五桂山龙塘村4位老人的委托,熊小薇相继为他们办理了遗嘱。
这样一项代书遗嘱的法律服务,每份市场价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而通过村居法律服务室,村民在家门就可以享受到专业法律顾问的免费上门服务。近年来,五桂山以政府购买的方式,深入推进专业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满足基层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群众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专业的基本法律服务。
如今,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已经成为该区“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止,村居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累计550多项,受惠群众累计达6400多人次,项目为群众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累计40多宗,排查出苗头性纠纷25宗,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累计达58宗。
2.申请法律援助可“看人点菜”
在龙塘村15公里以外的中心城区石岐,外来务工人员阿彬也通过法律援助将官司打到尾声。完成最后一次司法鉴定并通过最后一次开庭,他有望尽快获得责任方的赔偿。
阿彬和妻子邓女士是韶关人,2002年来中山务工。2013年2月26日,怀孕28周的邓女士到石岐区某医院做产检,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医院出具检查报告表示,“四肢长骨可见”,胎儿正常。2013年8月,邓女士在韶关产下女婴,然而孩子一出生便被诊断为:“新生儿重度小痫,先天性左下肢缺如”。孩子的健康情况与此前医院产检的结果严重不符。阿彬家庭经济情况原本就不好,先天残疾的新生儿,则让全家陷入了绝望。
阿彬首先来到医院讨说法,并要求对方赔偿,但双方多次协商均未能达成一致。随后,石岐区法律援助工作站根据阿彬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为其推荐了几名经验丰富的律师,供其选择,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近日,为阿彬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饶燕文律师介绍,通过第一次庭审和司法鉴定,法院已经判定涉事医院在案件中存在过错。目前,第二次司法鉴定也正在进行中,鉴定结果将成为法院判定医院赔偿金额的依据。不久之后,经过法院的判决,阿彬将可获得相关赔偿。
除了享受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像阿彬这样的特殊弱势群体,还可向石岐区司法所申请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服务。“符合相关的条件,申请获得批准后,因司法鉴定产生的费用,申请者可以获得相应的补贴。”石岐区司法所副所长邓润辉介绍,《石岐区支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补贴办法》已于去年出台,弱势群体面临官司将可获得更多的免费法律服务。
阿彬享受的法律援助服务也在不断升级。2014年7月,中山市法律援助处推出法律援助“点援制”,法律援助案件由原来“派人接案”,改变为由受援人“选人办案”。目前,这项法律服务制度创新在横向推开的同时,还正在依托硬件的引进,开展进一步升级。
据介绍,今年,中山市法律援助处将对点援服务平台进行软、硬件升级,石岐区、东区、西区、小榄等8个律师事务所分布较密集的镇区,将在年内开始试运行“升级版”点援服务平台。群众通过点击屏幕,可以快速查询司法所、公证处、律师所、司法鉴定机构等法律资源,了解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信息。
3.法律服务在需供“对碰”中创新
无论是吕计宽享受的立遗嘱服务,还是阿彬享受到的法律援助服务,都得益于中山市近年来持续推进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化”工程。
2013年底,《中山市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五年规划(2013-2017)》正式出台,中山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如何推动无形的公共法律服务有形化、标准化、市场化,成为服务体系建设首先需要解答的命题。
2014年,由中山市律师协会编制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库》(以下简称《目录库》)第一辑正式出炉,通过市律协向全市律师征集,由广大律师团队设计研发并经第三方专家评审,97项法律服务产品被纳入产品目录库。入选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分为党政机关、基层社会治理、学校治理、国企专项服务、商会协会专项服务等几大类。
“先设计、再生产,公共法律服务就像超市里的产品,上架以后,就可以供服务对象按需选择。”市司法局局长李庆介绍,各行业各领域需要的公共法律服务形形色色,按照需求将其产品化,设计团队按需配菜,服务对象则可照单点菜。通过将无形的法律服务有形化、产品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被打通了落地的重要环节。
《目录库》为推广公共法律服务搭起了框架,而产品的“出产”和“上架”,并非是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化的终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也要求法律服务提供方要精准捕捉市场需求,并及时调整升级法律服务产品。熊小薇介绍,在《目录库》设立的“农村股权法律服务类”产品序列中,有一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处理项目”。按照项目服务方案,村集体成员遇到股权纠纷时,法律顾问团队需针对性地提供对应的法律服务。近几年,股权纠纷已经不多,驻村律师更多地是要满足村民日益精细化的法律服务新需要。龙塘村出现的立遗嘱小高峰,就是最直接的反映。基层法律服务产品正在是这一需一供的“对碰”中,不断完善创新。
2014年,市司法局先后推出了《目录库》第一、二辑,包括村居法律顾问、农村股权纠纷调解、工会法律服务直通车等法律服务产品;2015年,为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市司法局又针对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推出了《目录库》第三辑,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已经入库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项目共有253项。
李庆表示,中山市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化实践,有力地推动了政府采购法律服务工作,为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做出了有益探索。下一步,市司法局将加大力度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研发力度,让服务产品更接地气,为各领域提供更精准、专业的法律公共服务。
服务“下沉”交出“三赢”成绩单
公共法律服务抽象无形,要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首先要让服务落地。中山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化的创新试验,不仅要让服务落地,还要解决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在各领域的适用性、实用性和黏性等难题。
中山市的探索实践,通过三个环节连接起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化的架构:根据基层广泛区域的市场需求,中山市律师协会组织广大社会律师研发设计具体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和产品;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上架”后,地方政府根据区域市场需求,购买对应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产品“落地”后,负责提供服务的律师团队,根据对应区域、领域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变化,针对愈加精细化的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完善、升级。
如此一来,政府“花钱”购买服务,请专业人士将专业的法律服务送到基层,达到了高效推广公共法律服务的目的;各基层领域的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便捷地享受到专业的公共法律服务,成为直接受益者;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同时,社会律师则将自身影响力从传统的城市中心城区拓展到基层各领域,获得了更广阔的市场。
在这一轮自上而下推动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化试验中,行政力量和市场规律找到了最佳契合点,在由推行者、服务者、服务对象三方组成的有机系统内部,建立了持续的、平衡的内生动力机制,推动法律公共服务产品不断创新,公共法律服务在逐步“下沉”到基层各领域的过程中,质量不断完善升级,实现了三方主体均受益的“三赢”效果。
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化的“中山经验”,为打造法律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指引,其公共法律服务成效,也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得到验证。
来源:南方日报